百鸣 > 社会文化 > 社会民俗

社会科学院

网站地址: http://m.cssn.cn
网站名称:社会科学院
网站热点:社科,学术,图解,文摘,马克思主义
登陆状态:正常
网站品质:4
世界排名:-
更新日期:2022/4/24 14:25:23
网站介绍:*社会科学网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观点发布平台、全球学术资讯的权威集散地、*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为发展定位,致力于打造全球*的学术门户网站。
网站百科

基本简介/*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其前身是*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有31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以及出版社、杂志社、研究生院等科研辅助机构。还设有办公厅、科研局、人事教育局、外事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处理全院性的各项工作,*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科研范围/*社会科学院

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法学、哲学、考古、历史、文学、语言、民族和宗教等问题。

历史沿革/*社会科学院

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

*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院是1928年(民国十七年)6月9日在上海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拉丁文译名Academia Sinica),是为“中华民国*学术研究机关”,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创办中研院的主要成员是*科学社社员,因此,中央研究院成立后接收了*科学社在国际上作为*科学界官方代表的地位。

中研院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于一身的国家科学院。至1949年新*成立前,中研院设有物理、化学、工程、地质、社会、历史语言、动物、植物、心理、数学、医学、原子能(筹)等研究所,其中的社会研究所和历史语言研究所即属于“人文组”。这便是*社会科学院最早的渊源。

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27年11月筹设,1928年5月正式成立,下有法制组、民族组、经济组、社会组,前两组在南京,后两组在上海。1934年7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北平社会调查所并入该所,1945年改称社会研究所。

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于1928年。是年初,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傅斯年向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建议设置历史语言研究所。3月,中研院于广州中山大学筹设历史语言研究所,聘傅斯年、顾颉刚、杨振声三人为常务筹备员。7月,正式成立,由傅斯年代行所长职务。10月22日迁入广州柏园,始有独立所址,后经议定,以此日为所庆纪念日。初在广州,分设史料、汉语、文籍考订、民间文艺、汉字、考古、人类学及民物学、敦煌材料研究等八组。1929年迁北平,将原设八组归并为三个学术组,一为历史学组,从事史学及文籍考订;二为语言学组,从事语言学及民间艺文;三为考古学组,从事考古学、人类学及民物学,并分别聘请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为一、二、三组主任。九一八事变(1931)后由北平迁上海。1934年,中研院在南京之建筑陆续竣工,史语所亦由上海迁至南京。

同年5月增设人类学组。中日战争期间,史语所先迁湖南长沙,继迁云南昆明,较后定居于四川南溪县李庄之板栗坳。1946年迁回南京,继续推动各项研究工作,并接收北平东方文化研究所及近代科学图书馆图书,成立“北平图书史料整理处”。

中央研究院于1948年3月召开年会,选举确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届院士,其中人文组院士28人,占到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在中央研究院1948年评选出的*届81位院士中,人文组院士达28位,占到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时期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科学院与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和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同受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指导。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郭沫若为*科学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副院长。11月1日,*科学院在北京开始办公。

成立之初的*科学院也是一个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研究机构。1949年11月5日,*科学院从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处接管了原北平研究院的史学研究所以及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设在北京的图书史料整理处,并在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组、考古组以及北平研究院史学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命郑振铎为所长;在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命罗常培为所长。*科学院又于1950年4月6日在南京接收了原中央研究院的社会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初设于南京,1952年即迁往北京,陶孟和任所长。1950年5月,由解放区迁北平的华北大学研究部历史研究室划入*科学院,在此基础上扩建为*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范文澜任所长。上述考古所、语言所、社会所、近代史所成为*科学院最早设立的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1954年1月28日,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决定建立*科学院学部和实行学部委员制度。*科学院组织全国科技、教育、产业界的学者、专家,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荐遴选了首批委员人选,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次会议审议批准,233名优秀科学家为*科学院首批学位委员,其中物理学数学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人文社会科学家占到总数的26%。1955年6月初,*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设置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院长郭沫若兼任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学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工作发展的长远计划和目前计划;组织全国的科学力量,充分运用和发挥各单位的特长,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用以解决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

1956年,国家在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1956~1967),推动了院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很快建立了几个新的研究所。到“文革”之前,哲学社会科学部有14个研究机构,包括哲学所、经济所、世界经济所、文学所、外国文学所、语言所、历史所、近代史所、世界历史所、考古所、民族所、法学所、世界宗教所和情报所。1957年6月,反右斗争开始,同年7月院党组提出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党组,以加强党的领导,并提出该部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8月中宣部批复同意。随着政治运动的不断升级,以及全院科技力量投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哲学社会学部(以下一般简称学部)逐步从*科学院分离出来。1960年,学部划归中宣部直接领导。1961年以后,院属机构中不再列入该学部所属研究所。但学部及其所属单位仍与*科学院有着种种联系。

自“文革”于1966年开始后,学部工作限于停顿状态。1967年1月,各自然科学类学部被迫停止活动。哲学社会科学部亦遭严重破坏,是“文革”重灾区。学部内派性严重,冤案成堆,若干人被迫害致死。由于中宣部被砸乱,哲学社会科学部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1969年以后,绝大部分人员下放农村参加劳动,1972年由于周总理的过问才回到北京,逐步恢复工作,学部由国务院科教组代管。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恢复教育部后,学部交由教育部代管。1975年初,邓小平受命主持国务院工作,他不仅全面整顿科学事业,也着手恢复遭受严重破坏的哲学社会科学。邓小平决定由新设立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代管学部业务工作,学部的政治和行政工作分别由国务院政工组、办公室负责。7月16日国务院发布学部领导机构名单,郭沫若仍任学部主任,并组成学部临时领导小组负责学部日常工作。7月下旬起派到学部的军宣队、工宣队陆续撤离,学部下放农村的研究人员被召回,研究所科研业务逐步恢复。1975年9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若干事项的通知》(国发142号)。通知中规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直接受国务院指导,其地位同于科学院,相当于部委一级单位”。该《通知》正式提出了建立单独的社会科学院的计划。由此学部行政级别大为提高,但名称未变,相关研究所名义上仍留在中科院。10月4日,胡耀邦被邓小平任命为中科院“党

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后,在牵头制定中科院整顿规划时,也开始为建立单独的*社会科学院制定规划。10月25日,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受到批判,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中,政研室一度险被撤销,于1976年1月17日宣布不再领导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工作,社会科学院的建设计划被迫中止。

1976年秋,“四人帮”被粉碎后,哲学和社会科学文化事业在拨乱反正中逐步复苏。1977年4月5日,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向中央递交《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改变名称的请示报告》。5月7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该报告,决定将“*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名为“*社会科学院”,地位与*科学院等同,相当于部委一级。学部时期的14个研究所全部划归过去。至此,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正式从*科学院独立出去。11月24日,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院”印章正式启用。随后,中央正式任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社会科学家、*科学院原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胡乔木出任*社会科学院*任院长、党组书记。

*社会科学院时期

1977年至1981年期间,*社会科学院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现为财经战略研究院)、新闻研究所(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现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现为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现为民族文学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后与世界经济研究所合并成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西欧研究所(现为欧洲研究所)以及*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郭沫若着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此外,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也在这个时期划归*社会科学院。

进入21世纪后,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5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了*社会科学院专题工作汇报。胡锦涛同志强调:“办好*社会科学院,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关键在人,在于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2005年12月26日,*社会科学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6年8月3日,*社会科学院学部成立,作为院务会议领导下的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和科研协调机构。*社会科学部设立文学史学哲学部(后分立为文学哲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社会政法学部、国际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评选出首届学部委员47人、荣誉学部委员95人。

2007年5月,*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祝贺,提出“努力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殿堂,努力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2011年3月,*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哲学社会

科学创新工程”。

2011年11月30日,*社会科学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后成立的首批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型学术思想库和新型研究结构——*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分别在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和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三大战略研究院旨在强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亚太及国际战略问题、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不断推出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2012年4月26日,经过三年的建设,研究生院新校区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正式落成。全国政协副主席、*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北京

市副市长洪峰共同为新校区挂牌揭幕。

2013年,*社会科学院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专门成立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研究生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3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学典礼在研究生院良乡校区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发挥*社会科学院作为*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办院宗旨/*社会科学院

新时期*社会科学院党组提出的办院宗旨和方针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施科研强院、人才强院、管理强院,以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殿堂、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组织机构/*社会科学院

六大学部

*社会科学院学部(Academic Divis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是院务会议领导下的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和科研协调机构,其职能是:

(一)审议*社会科学院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对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等重要问题提出建议;

(二)组织协调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加强研究所及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

(三)审议研究所的中长期科研和学科建设规划,对重要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四)受院委托,组织重要的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团体交流与合作;

(五)受院委托,组织对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交办和委托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学术咨询和智力支持;

(六)分析研究国内外学术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学部委员对本学部内各研究单位学术评审中的学术争议和学术纠纷,进行仲裁;

(八)完成学部委员大会和学部主席团决定的各项任务和其他需要学部组织协调的工作。

学部委员大会是*社会科学院学部的*组织形式,其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主席团设主席,现任主席是*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教授。

研究院所

所属学部 研究院所
文哲学部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含文化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历史学部 *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经济学部 *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社会政法学部 *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问题研究学部 *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社会科学院*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当代*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职能部门

*社会科学院院部职能部门设有:办公厅、科研局(学部工作局)、人事教育局、国际合作局、财务基建计划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监察局(直属机关纪委)、基建工作办公室、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公室(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直属机构

1.*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着作为主的*出版社。1993年首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主要编辑出版*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文化界学者的中外文优秀成果,包括专着、资料、教科书、教参书、工具书和普及性读物;出版国外重要人文社会科学着作的中译本。

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属于*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依托于*社会科学院丰厚的学术出版和专家学者两大资源,先后策划出版了著名的图书品牌和学术品牌“皮书”系列、“列国志”、“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全球化译丛”、“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译丛”、“近世*”、“博源文库”等一大批既有学术影响又有市场价值的系列图书,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出版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年发稿3.5亿字,年出版新书1200余种,承印发行*社科院院属期刊近70种。

3.*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社会科学文摘》以及《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等六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并主办《*社会科学报》、承办*社会科学网。

4.*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简称社科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10月11日,是**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全国*一所以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的*学府。*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早在1956年就已开始培养研究生。*社会科学院成立后,为尽快改变科研队伍严重青黄不接的状况,以胡乔木为代表的院党组决定,立即启动招收研究生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招生领导小组,并由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邓力群担任组长。8月19日,*社会科学院向中共中央宣传部并国务院递交报告,请示建立研究生院问题。8月25日,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乌兰夫、纪登奎、余秋里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审阅了这份报告,一致同意成立*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确定其任务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专门人才。我国*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由此诞生,堪称改革开放之初文化教育领域的“春风*枝”。周扬副院长出任研究生院首任院长。

研究生院实行适合*社会科学院特点的“集中办院、按所设系、分片教学、统一管理”的科研机构办学体制,即创办研究生院作为*社会科学院系统统一的招生单位和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院的教学系依托*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设立,负责研究生专业课教学,系主任原则上由所领导兼任,导师从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中遴选和聘请;研究生院设立若干教学研究部(简称“学部”或“学科片”),分片进行相关教学系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日常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研究生院现设立了40个教学院系,拥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硕士点109个,已然成为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均由包括*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内的各研究所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实行“一带一”的师徒制培养模式。在建院30多年来仅培养的一万余名毕业生中,不仅产生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家和智库学者,还涌现出副国级干部数名、省部级干部愈百名、厅局级干部愈千名。

5.*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的前身是*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情报研究室,成立于1957年;1963年改名为学术资料研究室;1977年以学术资料研究室为基础组建了*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1985年10月情报所与院图书资料中心筹备组合并组成文献情报中心;1992年10月改名为文献信息中心;1994年起组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现在的*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文献信息中心为一个实体两个名称。

6.*社会科学院服务中心

7.*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

8.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位于什刹海旁边

的前海西街18号,是一个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两进四合院。原为中医世家乐达仁堂私宅的一部分,始建于民国初年,1949年至1963年间先后作过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1963年11月郭沫若由北京西四大院5号迁入,至1978年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属公司

1.*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2.*经营出版传媒集团

托管单位

*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方志馆,辖方志出版社)

领导简介/*社会科学院

*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

郭沫若(1949.10-1977)

历届领导

*届:1977-1982

院长:胡乔木

副院长:邓力群、于光远、周扬、许涤新、宦乡、马洪、张友渔、武光、宋一平、梅益

秘书长:刘仰峤(1978.9-1979.4)、武光(1979.4-1979.10)、宋一平(1979.4-1979.10)、梅益(1979.10-1980.4)

第二届:1982-1985

院长:马洪

副院长:夏鼐、钱钟书、刘国光、汝信

秘书长:梅益

第三届:1985-1988

名誉院长:胡乔木

院长:胡绳

副院长:赵复三、钱钟书、刘国光、李慎之、汝信

秘书长:吴介民

第四届:1988-1993

院长:胡绳

副院长:郁文、刘国光、曲维镇、江流、钱钟书、丁伟志、李慎之、汝信、郑必坚、赵复三

秘书长:刘启林(1988.2-1992.4)、龙永枢(1992.5-1993.10)

第五届:1993-1998

院长:胡绳

副院长:王忍之、汝信、滕藤、王洛林、刘吉、龙永枢

秘书长:郭永才

第六届:1998-2003

院长:李铁映

副院长:王忍之(-2000.7)、 王洛林(-2006)、李慎明(1998-)、江蓝生(-2006)、陈佳贵(-2009)、朱佳木(2000.7-2012.4)、高全立(2000.7-)

纪检组长:李英唐(-2001.10)、林文肯(2001-2003)

秘书长:郭永才(-2000.7)、朱锦昌(2000-2006)

第七届: 2003-2013

院长:陈奎元(2003.1—2013.4)

副院长:王伟光(常务)、李慎明、高全立、朱佳木(2000.7-2012.4)、李捷(2012.4-)、武寅、李扬

纪检组长:李秋芳(2003.8—2013.10)

秘书长:黄浩涛(2006.10秘书长、2000.6党组成员—2013.7)

院长助理:郝时远

副秘书长:谭家林、晋保平、高翔

现任领导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兼*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7—1978年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9团战士、会计、文书、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党委委员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党支部书记

1982—1984年 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1984—1985年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1985—1987年 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1987—1992年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副教授、室主任(其间: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挂职锻炼任秦皇岛市委常委、副书记)

1992—1993年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被评为教授)

1993—1994年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

1994—1995年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常务副主任

1995—1997年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7—1998年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秘书长

1998—2007年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2007—2013年 *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正部长级),*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 *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兼*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2014年3月起),*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兼任*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主要着作有《利益论》、《社会矛盾论》、《王伟光讲习录》、《新大众哲学》等。

学部委员/*社会科学院

*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是*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社会科学院在职专家学者,可被推荐并当选为学部委员;符合学部委员条件的离退休老专家,在职专家中年满80周岁、不担任行政职务符合学部委员条件者,可由*社会科学院授予荣誉学部委员称号。*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不是延续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学部委员称号。有学者认为,目前建立*社会科学院院士制度的条件基本成熟,但如果马上设立院士制度还存在某些困难,因此可先在*社会科学院恢复学部委员制度,为今后过渡到院士制度奠定基础。

2006年,*社会科学院首批47名学部委员、95名荣誉学部委员正式产生。2011年,*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召开,增选10名学部委员,38名荣誉学部委员。2014年7月16日又产生了第三批学部委员4名。

一、*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61人:

单位 姓名 研究领域
院部 陈佳贵 工业经济、企业管理
院部 江蓝生 汉语历史语法与词汇
院部 刘国光 经济学
院部 江流 科学社会主义
院部 冷溶 科学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研究
院部 汝信 哲学、美学
院部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院部
蔡昉
劳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靳辉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李崇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学研究所 杨义 *现代文学、古代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所 朝戈金 少数民族文学、民俗学
哲学研究所 李景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哲学研究所 叶秀山 西方哲学
语言研究所 沈家煊 句法与语义学、语言学理论
世界宗教研究所 卓新平 宗教学、宗教哲学
世界宗教研究所 魏道儒 佛 教
外国文学研究所 黄宝生 梵文、巴利文
考古研究所 刘庆柱 汉唐考古学
考古研究所 王巍 商周考古
近代史研究所 耿云志 近代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
近代史研究所 张海鹏 *近代史、台湾史
历史研究所 陈祖武 清代学术史
历史研究所 林甘泉 *古代社会经济史
历史研究所 陈高华 *古代史
历史研究所 宋镇豪 *古代史、古文字学
历史研究所 王震中 先秦史
世界历史研究所 廖学盛 世界历史、古希腊史
经济研究所 刘树成 宏观经济学
经济研究所 张卓元 政治经济学、价格学
经济研究所 朱玲 发展经济学
工业经济研究所 吕政 工业发展理论
工业经济研究所 周叔莲 工业经济、企业管理
工业经济研究所 金碚 产业经济学
金融研究所 李扬 金融学、财政学、宏观经济
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 金融学
农村发展研究所 张晓山 农业经济、农村组织与制度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李京文 技术经济与管理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汪同三 数量经济学
财经战略研究院 杨圣明 消费理论、市场理论
财经战略研究院 高培勇 财政学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田雪原 人口学、人口经济学
社会学研究所 景天魁 发展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所 李培林 企业组织与社会发展
法学研究所 郑成思 国际法、民法、知识产权法
法学研究所 王家福 民商法、法理学
法学研究所 梁慧星 民商法学
法学研究所 王叔文 宪法学
法学研究所 李林 法理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郝时远 民族理论、国内外民族问题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史金波 *民族历史、西夏文史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何星亮 民族学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张蕴岭 世界经济、国际关系
拉丁美洲研究所 苏振兴 拉丁美洲经济与政治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余永定 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学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李静杰 国际政治
欧洲研究所 裘元伦 欧洲经济
欧洲研究所 周弘 欧洲现代政治、社会、外交
图书馆 黄长著 世界语言的分类与使用、图书馆学、情报学
研究生院 方克立 *哲学

二、*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33人

首批95人:丁伟志、丁守和、于光远、于祖尧、仇士华、孔繁、王仲殊、王庆成、王贵宸、王耕今、邓绍基、刘世德、刘海年、刘起吁、刘楠来、刘魁立、吕大吉、朱寨、朱大渭、朱绍文、何方、何乃维、何振一、何龄修、余绳武、余敦康、佟柱臣、吴元迈、吴宗济、吴承明、吴家竣、张炯、张长寿、张守一、张泽咸、张振鹍、张椿年、李琮、李奇(女)、李步云、李道揆、杜荣坤、杜继文、杨天石、杨季康(女)、杨曾文、汪海波、汪敬虞、谷源洋、邵荣芬、陆学艺、陈燊、陈之骅、陈乐民、陈启能、陈宝森、陈栋生、陈筠泉、陈毓罴、周定一、巫白慧、庞朴、金宜久、柳鸣九、胡庆钧、赵人伟、赵风歧、姚介厚、骆耕漠、徐葵、徐苹芳、徐崇温、浦寿昌、涂纪亮、贾芝、资中筠、郭松义、钱中文、高恒、高莽、高涤陈、梁存秀、黄心川、黄绍湘(女)、葛佶(女)、董衡巽、道布、照那思图、蔡美彪、樊亢(女)、樊骏、戴园晨、瞿同祖;

第二批38人:马西沙、仁钦道尔吉、吴云贵、李文俊、李惠国、陈铁民、罗希文、郎樱、侯精一、郭宏安、王宇信、王曾瑜、卢钟锋、任式楠、吕一燃、余太山、张显清、张海涛、李瑚、黄展岳、王松霈、刘文璞、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郑友敬、聂宝璋、马骧聪、白钢、刘尧汉、孙宏开、杨一凡、王金存、冯昭奎、陆南泉、徐世澄、陶文钊、项启源。

研究队伍/*社会科学院

至1991年底,*社会科学院有各类工作人员4865人,其中科研业务人员390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0%。他们分别承担科学研究 、书刊编辑、文献整理、资料翻译、图书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研业务工作。科研业务人员中,具有相当于副教授和教授的高级专业职务的人员1539名,具有相当于讲师或助理教授的中级专业职务的人员1428名,这是科研业务工作的基本力量。他们中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和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至1992年初,*社会科学院有30名科研人员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有156名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全国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1978~1991年的13年间,它培养并向院内外输送了有专长的博士研究生184人、硕士研究生1990人。同时,*社会科学院每年也从全国各大专院校吸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大学生充实院内各研究所的科研业务队伍,以利于学科知识的交流和理论的发展。*社会科学院每年还有计划地向国外高等学院和有关科研机构派遣进修生和访问学者,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社会科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

科研方式/*社会科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是与国家五年计划的实施同步进行的。*社会科学院除组织各研究所承担相当数量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外,还根据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及其发展,确定院重点项目和所重点项目。同时积极承担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重点研究项目通常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参加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接受院、研究所的委托或自愿选择研究任务。许多重大课题,由多学科的学者参加,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进行研究。也有一部分科研业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独立地进行研究。

文献资料的积累和利用,是各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社会科学院设有综合性的图书馆,绝大部分研究所设有专业性的图书馆,拥有古今中外的基本文献资料,馆藏图书已达537万余册。其中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和各研究所,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建立了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并通过各种动态性、资料性刊物和文献题录、论文索引等信息载体,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学术信息。

科研成就/*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院以学术着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建院以来,共出版学术着作4293本,科学论文54517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7268份,翻译着作2787本,翻译论文16108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释、各种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年平均出版学术着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

这些科研成果阐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咨询;为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整理和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文化,推动学科建设。许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哲学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评论》、《世界经济》等近90种学术刊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学术信息。以出版学术着作为宗旨的*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和经济管理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社会科学研究着作,为*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术交流/*社会科学院

广泛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是*社会科学院长期坚持的方针。近些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在交流规模上,从1978年10多批数十人次发展到1995年1398批、4100多人次。在地区分布上,*社会科学院对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国外约200多个社科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基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交流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交流协议。交流对象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发展*家。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总理、内阁长官及政界、学界著名人士到*社会科学院进行访问、讲演,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海外记者也经常来*社会科学院开展学术访谈。频繁的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

*社会科学院的对外交流,有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互派长期留学进修生、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研讨会、互邀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各个学科,无论是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传统学科,还是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制建设和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在对外学术交流中都得到了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得更加活跃。

日益发展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对繁荣*社会科学事业、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科学院将对外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重点科研项目和学科发展。一批研究人员通过留学进修和访问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业务上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许多人已成为科研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类似“社会科学院”
与“社会科学院”相关的网站